首页 / 剧场 / 正文
冯骥才探班话剧《俗世奇人》 全国巡演即将启程
搜狐号

去年9月在北京老舍戏剧节一炮打响的话剧《俗世奇人》,2023年春季全国巡演即将启程。原著作者、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2月8日特地赶到排练场探班,与剧组互动交流。他的认可给了全体主创以巨大的鼓舞。

冯骥才先生的小说里,顶数《俗世奇人》最为脍炙人口、雅俗共赏。这部名作不仅获得过第七届鲁迅文学奖,各版本累计销量更突破1000万册,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的奇迹。但想把《俗世奇人》搬上话剧舞台,却绝不容易。文学作品改编话剧很多,然而《俗世奇人》是短篇小说集,那么多人物和故事,如何串成一台戏?小说用文字写出的天津劲儿,能否在舞台上表现出来?冯骥才先生坦言,话剧《俗世奇人》的总制作人刘忠魁最初找来的时候,自己心里对改编成功并不抱希望。没想到,经过8年的精心筹备,戏排出来了,而且首演一炮打响。

去年9月这部戏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时,冯骥才先生因为疫情没能赶去观看。为弥补冯先生的遗憾,两个月后天津大学举办“八十个春天——冯骥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”时,剧组专门来为他演了一个片段。但昨天的探班,才是冯先生真正第一次跟剧组面对面实际接触、交流。他怀着很强的好奇心来到导演钟海和领衔主演刘敏涛、特邀主演徐松子以及天津人艺的演员们正在排练的光华剧院,先看了14分钟的创制纪录片,了解编导思路和排演幕后,又看了三段剧中精华片段的现场排练演出,终于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:“我的小说人物全上台了。”

冯骥才先生也走上台,跟剧组交流。他说,话剧或者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,是把一种生命变成另一种生命。就像烹煮一只红烧鸡,不给鸡拔毛、开膛破肚、煎炒烹炸,是没法上桌的。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的创造,就是要看话剧改编给原作带来了什么新东西。冯先生认为,话剧《俗世奇人》的一大新意,就是创造了“关二姐”这个小说里原本没有的人物。编剧黄维若等主创把他们认为埋在小说很多人物个性里的闪光点,都集中在关二姐身上,用这个人物把整部戏串起,解决了戏剧结构的问题。此外还用一个“炮打灯酒馆”,就像老舍先生的《茶馆》一样,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,使得很多社会的元素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放进来。

冯骥才先生还看重话剧对人物性格的呈现。他说,所谓俗世,就是老百姓的民间,所谓奇人,就是老百姓崇尚、口口相传的人。民间无奇不传,老百姓把自己的是非喜恶都放在传奇人物身上了。“我写《俗世奇人》,写的其实就是天津这块地域的性格。天津这地方的人,敞亮、豪爽、热情、幽默、较真、守规矩、讲理讲面儿。一个地方最深刻的文化,就在这个地方人的集体性格里。”冯先生说,刚才的演出片段,让他看到“关二姐”刘敏涛、“酒婆”徐松子和天津人艺演员们对人物的塑造,把小说里最重要的东西提炼出来了。他还笑道:“我是不是也应该要一个改编权?以后好把关二姐写到我的小说里。”

冯骥才先生的这次探班,也是话剧《俗世奇人》2023春季巡演的发布会。会后,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就要立刻赶飞机,踏上本轮巡演的九城之旅——广州、佛山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无锡、青岛,最后在4月底回到天津。冯骥才先生鼓励大家:“我写《俗世奇人》,你们演《俗世奇人》,都是为了最终要把天津人搬上舞台,使天津最深刻的文化、这个地方可爱的人民的集体性格、天津迷人的文化形象和审美形象,被人们接受,让人们感动。”


免责声明:
1、本站(网址:yuletouban.com)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,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,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。
2、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,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。
3、因平台信息海量,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(北京韩氏依秀生物科技中心 邮箱:934315130@qq.com),以便及时删除。

条评论

image
相关推荐

kefu@yuletouban.com 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©2019 京ICP备18028187号-3
入驻协议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媒体合作 廉洁举报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合作说明 广告投放 产品合作 关于我们
娱乐头版 天天娱乐,天天正能量!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加号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